26克“视觉大脑”,让无人机“看见即决策、损伤自修复”。
01 行业痛点:无人机视觉系统的三重枷锁
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常面临“视觉失效”困境:
1.感知局限:传统双目相机天空区域误判率>30%,强光下深度图空洞率激增,避障逻辑失效;
2.运维重负:人工标定年均耗时>200小时/台,碰撞后返修成本高达万元级;
3.性能妥协:海外竞品重量>100克,算力与功耗难以平衡,严重挤占续航与载荷空间。
肇观电子U系列相机以六大颠覆性突破,彻底打破枷锁!
02 核心优势:重新定义无人机视觉技术边界

03 应用场景:从农业植保到应急救援的全域赋能
农业植保:
新疆棉田10万Lux强光下,U系列精准识别棉桃成熟度与病虫害,施药路径规划效率提升90%;自标定功能抵御农机震动导致的镜头偏移,季均运维成本从2万元降至0.8万元。
电力巡检:
在50万伏高压电磁场中,U系列实时重建毫米级电线断股缺陷,同步标记绝缘子破损坐标;抗干扰设计杜绝信号失真,事故率下降70%。
应急救援:
夜间环境下,红外+RGB融合成像,AI算法5ms内定位生命体征;自修复功能保障坠落后快速复飞,黄金救援时间利用率提升40%。
04 技术对比:U系列如何碾压传统方案

05 未来生态:从单机智能到群体协同
U系列正推动无人机感知系统从“工具”进化为“伙伴”:
群体智能:多机共享标定数据与语义地图,集群任务效率提升200%;
多模态扩展:预留多传感器接口,支持融合感知;
开发者友好:开源SDK支持ROS/Android/Windows,算法部署周期缩短至3天。
肇观电子CEO冯歆鹏:“U系列不仅是相机,更是无人机感知系统的‘自主进化引擎’。我们正构建‘感知-决策-修复’闭环,让机器真正拥有环境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