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信息库 相关标准 团体标准详情

T/COS 023—2025《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要求》

发布日期:2025-03-12 11:13:24 浏览次数:33 关键字:电子哨兵分

  中国兵工学会发布的T/COS 023—2025《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要求》团体标准遵循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和促进贸易和交流的原则,按照在本平台公布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_COS》制定。T/COS 023—2025《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要求》团体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中国兵工学会在自愿基础上作出本承诺,并对以上承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中国兵工学会
2025年04月17日

团体详细信息
团体名称 中国兵工学会
登记证号 51100000500001499A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共民政部
业务范围 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咨询服务、业务培训、技术服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赵刚
依托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 邮编 : 100089
标准详细信息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编号   T/COS 023—2025
中文标题   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要求
英文标题   IOT interface standard for rapid deployment beacons distributed multi-agent system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   I653 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2日
实施日期   2025年03月12日
起草人   黄正中、唐湘成、邹硕颐、彭嘉品、唐万松、尹春玲、刘东升、李玲慧、皮静、廖志烨、石康旺、杨家斌、张小川、袁少钦、李佳文、韩振生、汤音子、栗晓喆。
起草单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九研究所、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范围   本文件规定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标准接入架构、接口规范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快速布防电子哨兵系统的软件开发。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快速布防电子哨兵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物联网接入标准接入架构、接口规范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快速布防电子哨兵系统的软件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000-2010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GB/T 33745-2017 物联网 术语
GB/T 36478.3-2019 物联网 信息交换与共享 第3部分:元数据
《快速布防电子哨兵系统通用规范》
《多源数据融合的任务规划软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 Distributed Multi-Agent System
由多个功能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每个智能体都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包括局部的知识、模型和决策能力,智能体通过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协调来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
3.2 
物联网服务平台 IoT Service Platform
是连接和管理物联网设备的核心系统,提供设备接入、数据处理、分析及可视化等功能。
3.3
物联网设备 IoT Device
指具体场景下实际使用的属于物联网产品的具体物理设备,是符合物联网特征的感知设备或者执行设备。
3.4 
物联网统一资源服务 IOT unified resource service
指可提供物联网产品统一资源描述生成、查询以及获取的相关模块接口或者平台接口服务。
3.5 
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一种特定的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6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基于ECMAScript (欧洲计算机协会制定的js规范)的一个子集,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
4  接入架构
快速布防电子哨兵系统由电子哨兵任务箱和指挥控制单元组成,作为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指挥控制单元,接入电子哨兵任务箱的数量可配置,接入的任务载荷可扩展。

图1 分布式多智能体物联网接入架构
4.1 分布式多智能体物联网设备
分布式多智能体由电子哨兵任务箱和任务载荷组成,每个电子哨兵任务箱是一个智能体,具有自给供电、自主通信、无人值守的自主能力;任务载荷通过模块化组成光电转台、无人车等任一具备局部的知识、模型和决策能力的智能体,接入快速布防电子哨兵系统形成扩展能力。
4.2 分布式物联网服务平台
指挥控制单元作为分布式物联网服务平台,通过智能体彼此之间的指挥、控制、通信和协调,实现管控任务的完成。
物联网统一资源服务包括产品资源标识(IOTRI)、产品属性、事件及服务的数据接口描述与定义,是物联网服务平台处理业务的统一描述。
4.3 物联网接入设备
物联网接入设备工作在物联网设备(任务载荷)与物联网服务平台之间,规定了物联网设备接入(注册)及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配置等交互过程中数据交换的内容和格式。
4.4 物联网接入传输方式
物联网接入传输方式,按传输类型分为:有线连接包括RS232、RS485、Ethernet、CAN等,无线连接包括WIFI、BLE、Zigbee、LoRa、蜂窝2G/3G/4G/5G、433/470M等。
4.5 物联网接入接口通信协议
物联网接入接口通信协议应基于HTTP/HTTPS协议、UDP、CoAP、MQTT和LwM2M等网络传输协议。
5  接口要求
5.1 电子哨兵物联网接口
电子哨兵物联网接口见表1。
表1 电子哨兵物联网接口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BDD编号 no int BDD编号
BDD名称 name string BDD名称
纬度 lat double 纬度
经度 lon double 经度
海拔 alt double 海拔
通信质量 CommunQuality string 无线通信质量
风速 windVelocity double 风速
温度 temperature string 温度
电池电量 electricity int 电池电量
工作状态 workState string 工作状态
可见光摄像机视频流地址 ccdVideoUrl string 可见光摄像机视频流地址
红外热像仪视频流地址 irVideoUrl string 红外热像仪视频流地址
广角相机视频流地址 wideVideoUrl string 广角相机视频流地址
风向 windDirection double 风向
升降桅杆高度 mastHigh double 升降桅杆高度
是否充电中 chargeing boolean 是否充电中
雷达状态 radarState string 雷达状态
设备通信模式代码 communicationModeCode string 设备通信模式
风速计阈值 anemomesterThreshold int 风速计阈值
BDD供电模式 mode int BDD供电模式
可见光摄像机供电状态 ccdPowerState string 可见光摄像机供电状态
辅助照明供电状态 torchePowerState string 辅助照明供电状态
升降桅杆供电状态 mastPowerState string 升降桅杆供电状态
风速计阈值 anemomesterThreshold int 风速计阈值
当前轮巡预置位ID persetId int 当前轮巡预置位ID
轮巡状态 isRotation int 0:轮巡中,1:停止,2:暂停
5.2 CCD接口
CCD接口见表2。
表2 CCD接口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设备编号 bddNo Integer 设备编号
控制指令 ctrlCmd String BSC_STOP("01","变视场停止","bsc_stop"),
SC("02","视场调节","sc"),
SCQH("03","视场切换","scqh"),
SCDW("04","视场达位","scdw"),
ZDLD("05","亮度自动","zdld"),
SDLD("06","亮度手动","sdld"),
LDZJ("07","亮度增减","ldzj"),
ZDJJ("08","自动聚焦","zdjj"),
SDJJ("09","手动聚焦","sdjj"),
JJZJ("0A","聚焦增减","jjzj"),
ZDZY("0B","自动增益调节","zdzy"),
SDZY("0C","手动增益调节","sdzy"),
ZYJJ("0D","增益加减","zyjj"),
ZDDBD("0E","自动对比度","zddbd"),
SDDBD("0F","手动对比度","sddbd"),
DBDJJ("10","对比度加减","dbdjj"),

控制内容 ctrlData Double 控制指令数据,无数据则传0
该接口与其它CSU的关系
输入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输出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5.3 红外热像仪接口规范
红外热像仪接口见表3。
表3 红外热像仪接口规范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设备编号 bddNo Integer 设备编号
控制指令 ctrlCmd String JXZH_WHITE("01","极性白热","jxzh_white"),
JXZH_BLACK("02","极性黑热","jxzh_black"),
DBD("03","对比度","dbd"),
LD("04","亮度","ld"),
SZXFW("05","十字线方位","szxfw"),
SZXFY("06","十字线俯仰","szxfy"),
SZXZT_LOADING("07","十字线加载","szxzt_loading"),
SZXZT_DISAPPEAR("08","十字线消隐","szxzt_disappear"),
SZXYS_WRITE("09","十字线白色","szxys_write"),
SZXYS_BLACK("0A","十字线黑色","szxys_black"),
ZFZT_SHOW("0B","字符显示","zfzt_show"),
ZFZT_DISAPPEAR("0C","字符消隐","zfzt_disappear"),
DZBB_OPEN("0D","电子变倍打开","dzbb_open"),
DZBB_OFF("0E","电子变倍关闭","dzbb_off"),
TXXZ("0F","图像旋转","txxz"),
TXRH_OPEN("10","图像锐化","txrh_open"),
TXZQ_OPEN("11","图像增强","txzq_open"),
DTMYTH("12","动态盲元替换","dtmyth"),
ZTCC("13","状态储存","ztcc"),
RJBBXS("14","软件版本显示","rjbbxs"),
LJGZSJ("15","累计工作时间读取","ljgzsj"),
FWLJGZSJ("16","复位累计工作时间","fwljgzsj"),
FJYXJZ("17","非均匀性校正(单点)","fjyxjz"),
SYLB("18","时域滤波","sylb"),
DBDTJMS_MANUAL("19","对比度调节模式(手动)","dbdtjms_manual"),
DBDTJMS_AUTO("1A","对比度调节模式(自动)","dbdtjms_auto"),
GZWDXS_SHOW("1B","工作温度显示","gzwdxs_show"),
GZWDXS_DISAPPEAR("1C","工作温度消隐","gzwdxs_disappear"),
_6DSC("1D","6度视场","6dsc"),
DBSCQH_ADD("1E","单步视场增加","dbscqh_add"),
DBSCQH_REDUCE("1F","单步视场减","dbscqh_reduce"),
LXBB_ADD("20","连续变倍(视场增)","lxbb_add"),
LXBB_REDUCE("21","连续变倍(视场减)","lxbb_reduce"),
LXBB_STOP("22","连续变倍(变焦停止)","lxbb_stop"),
ZDJJ("23","自动聚焦","zdjj"),
ZDJJ_ADD("24","手动聚焦增","sdtj_add"),
ZDJJ_REDUCE("25","手动聚焦减","sdtj_reduce"),
CJJZ("26","场景校正","cjjz"),
SCQH("27","视场切换","scqh"),
控制内容 ctrlData Integer 控制指令数据,无数据则传0
该接口与其它CSU的关系
输入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输出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5.4 辅助照明设备接口规范
辅助照明设备接口见表4。
表4 辅助照明设备接口规范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设备编号 bddNo Integer 设备编号
控制指令 ctrlCmd String TEMPERATURE("01","temperature","查询当前温度"),
SET_POWER("02","set_power","设置功率"),
TORCHE_OPEN("03","torche_open","开启激光器"),
TORCHE_CLOSE("04","torche_close","关闭激光器"),
VIEWING_ANGLE("05","viewing_angle","镜头视场角"),
POWER_SAVING("06","power_saving","设置整机省电模式开");
控制内容 ctrlData Double 控制指令数据,无数据则传0
该接口与其它CSU的关系
输入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输出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5.5 转台接口规范
转台接口见表5。

表5 转台接口规范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设备编号 bddNo Integer 设备编号
伺服平台指令 platform String STANDBY("10","待机","standby"),
ZERO("11","归零","zero"),
ATTAINMENT("12","达位","attainment"),
SCAN("17","扫描","scan"),
STOP("14","停止","stop"),
平台方位角 aziAngle Double 17500~17500,分辨率0.01°
平台俯仰角 pitchAngle Double -7000~4000,分辨率0.01
平台方位转速 aziSpeed Double -300~300,分辨率0.1°/s
平台俯仰转速 pitchSpeed Double -100~100,分辨率0.1°/s
方位脱靶量 aziRange Integer -320~320
俯仰脱靶量 pitchRange Integer -256~256
当前载荷 load Integer 0:可见光
1:红外
当前视场 Field Integer 1:1号视场,2:2号视场,3:3号视场,4:4号视场,5:5号视场,6:6号视场,7:7号视场,8:8号视场,9:9号视场,10:10号视场
该接口与其它CSU的关系
输入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输出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5.6 升降机构接口规范
升降机构接口见表6。
表6 升降机构接口规范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控制对象 ctrlObject
 Integer CENTRALIZED_CONTROL(1,"集控","70"),
LIFTING_RODS(2,"升降杆","10"),
TURNTABLE(3,"转台","20"),
控制内容 ctrlContent String 根据协议封装参数字符串
该接口与其它CSU的关系
输入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输出来源 CSU名称 CSU标识 CSU说明
无   

5.7 信息处理组件接口规范
信息处理组件接口见表7。
表7 信息处理组件接口规范
变量名称 变量标识 变量类型 说明
设备组id deviceGroupId Long 19位整数,设备组id
控制内容 bddNo Integer Bdd设备编号
控制模式 platform String TRACE_CTRL("02","跟踪控制","trace_ctrl"),
FUNCTION_CTRL("03","功能控制","function_ctrl"),
PARAM_CTRL("04","参数设置控制","param_ctrl"),
跟踪方式 platformParam Integer CLOSE_TRACE(1,"closeTrace","关闭跟踪"),
MANUAL_TRACE(2,"manualTrace","手动跟踪,根据下发指令数据跟踪"),
AUTO_TRACE(3,"autoTrace","自动跟踪,选择识别的目标自动跟踪"),
DYNAMIC_MONITORING(4,"dynamicMonitoring","动态监测")
控制类型 ctrlCmd String 控制类型
定位开关 positionSwitch Integer 定位开关(0:关,1:开)
目标位置x targetLocationX Integer 0-1920
目标高 targetHigh Integer 0-1920
目标位置Y targetLocationY Integer 0-1920
目标宽 targetWide Integer 0-1920
视频切换 videoSwitch Array (0:无操作,1:红外,2:pal,3:可见光 ,4:广角相机)
拍照 photoParam Integer (0:无操作,1:拍照)
测距 rangParam Integer (0:无操作,1:单次测距,2:连续测距,3:结束测距)
检测 checkParam Integer (0:关,1:开)
录像 storageSwitch Integer (0:关,1:开)
数据上报周期 period Integer 默认500ms
字符显隐 showHide Integer 0:显示, 1:隐藏

是否包含专利信息  
标准文本   查看
标准公告
  标准发布公告 2025/4/17 11:46:02
服务号
小程序
分享
返回顶部